智能制造赛道的“技能追光者”——记机电工程学院2024级优秀学子廖柳昌
新闻网消息(文、图/ 机电工程学院 陈婷 廖柳昌)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室,你总能看见一个身影在工业机器人旁反复调试、不断打磨设备。他就是机电工程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廖柳昌。从中职到大学,从技能赛场到科研前沿,他以“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为笔,以“技能报国”的青春志向为墨,更以共青团员的责任担当为帆,在智能制造领域书写着属于新时代职教青年的成长答卷。
竞赛征途:千锤百炼出真章,技能赛场显锋芒
廖柳昌的技能成长之路,是一部“赛场淬炼记”。2022年,廖柳昌进入中职的机器人技术专业,开始接触到工业机器人,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百变铁血机器臂。为了驯服它,让它能听话,廖柳昌开始了不眠不休的学习。2024年,他为了备战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“亚龙杯”工业机器人虚实融合应用编程技术赛项,他连续3个月每天在实训室训练超过12小时。“当时为了攻克‘虚实场景下机器人路径规划’的难题,我和指导老师反复拆解程序逻辑,在仿真软件和实体设备间来回验证,光是调试参数就记满了1本笔记本。”廖柳昌沉静的说。最终,他凭借对工业机器人编程、虚实融合技术的精准掌控,拿下中职组一等奖,成为赛场上的“黑马”。中职的这场“破局之战”,让他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。
同年,在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“智能制造技术应用”赛项中,他与队友并肩作战,从设备组装、程序编写到系统联调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极致。“印象最深的是决赛前一天,我们为了优化一个装配动作的时序,熬夜到凌晨,反复测试了20多次才达到预期效率。”最终,他们斩获团体三等奖,用汗水浇灌出技能之花。这份对技能的执着,也让他获得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,成为全校中职生的“双优标杆”。
而这份优秀,也早已在中职生涯中显现:2022-2023学年,廖柳昌荣获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称号;2022-2023学年下学期更是凭借突出的学业表现斩获学校“学习标兵”称号。他在学生工作与学业成长的双轨上同步领跑,永不懈怠。
科研创新:瞄准痛点敢突破,专利赋能产业升级
2024年廖柳昌进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深入学习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,他认识到“技能的价值不止于竞赛,更要解决行业真问题”。这份信念开始推动他在科研创新领域不断探索。
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的“一种可快速精准调节开度的抓手”,源于一次企业实践的触动。“在参观柳州本地制造业企业时,我发现传统工业机器人抓手对不同规格工件的兼容性很差,换产时调试时间长、精度低。”带着这个痛点,他在备赛的过程中,和教练导师们反复研讨方案,从机械结构设计到电控系统编程,前后修改设计稿,开展了无数次抓取实验。“最困难的时候,抓手的夹紧力总是达不到设计要求,我们就蹲在车间里,对比了10余种弹簧的弹性系数,最终才找到最优解。”这款专利产品实现了“一键调节开度、自适应多规格工件”,为制造业自动化产线降本增效提供了实用方案,目前已在柳州部分企业的试点应用中获得认可。
此外,他参与的《睿创智装——订单式电子元件极速直装平台》项目,在第十二届“挑战杯”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“建行杯”广西赛区选拔赛荣获铜奖。该项目聚焦电子元件分装效率瓶颈,创新设计了“智能分拣+自适应装配”的一体化方案,“我们泡在实验室里搭建原型机,光是测试元件识别算法就采集了2万多图片模型,最终实现了装配效率提升40%的突破。”这份从“课堂理论”到“产业需求”的转化能力,展现了他“产学融合”的创新思维。
成长底色:德技并修守初心,技能报国立远志
作为一名共青团员,廖柳昌始终以“先锋模范”的标准要求自己,在思想、学业、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他获评2024-2025年度“柳州市三好学生”,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期间,以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的担当带头组建“技能互助小组”,把竞赛经验、编程技巧分享给近20名同学;课余时间,他作为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学校“智能制造科普进中学”活动,累计为柳州3所中学的学生讲解工业机器人技术,以青年力量点燃青少年的技能梦想。而“学习标兵”的称号,更是他在学业上“精益求精”的直接印证,一直以来专业课成绩始终名列专业前茅!课余还自主钻研工业机器人前沿技术文献,构建起扎实的知识体系。
“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托举。”他坦言,学校的“卓越技能人才”培养计划为他提供了竞赛训练、科研立项的专项支持,导师陈运广在机电赛项中手把手指导他调试设备,陈婷老师在创新比赛项目中引导他打磨商业逻辑……这些支持让他得以在“技能+创新”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谈及未来,廖柳昌目光坚定:“我想深耕工业机器人的‘智能感知’领域,研发更适应复杂工况的视觉识别与力控技术,助力广西制造业向‘智能高端’升级。”作为一名共青团员,他更将“技能报国”的信念融入职业理想,立志成为一名“能解决产业真问题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制造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彩。
从实训车间的灯光到科研实验室的灯火,从“优秀学生干部”“学习标兵”的成长印记到共青团员的责任担当,廖柳昌的故事,是新时代职教青年“以技立身、以智创新、以德铸魂”的生动写照。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,他正以“追光者”的姿态,用技能与创新勾勒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坐标,更诠释着“工匠精神”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升华。

廖柳昌在调试工业机器人

廖柳昌在测试一种可快速精准调节开度的抓手

廖柳昌参加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(右二)
学院网站审核:一审 周艳、二审 李东恒、三审 杨小浒
学校网站审核:初审 党委宣传部 陈晨、终审 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
用户登录